往往在发现家中有自闭症小孩之后,一部分家长在经过检查协商后决定将孩子送往相关学校进行调节,而有一部分家长则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进行照看。但是无论是哪种都是在为孩子健康所靠近。但是近来有一些家长朋友向我发出疑问,为什么孩子对某一种声音非常敏感,一出现就会哭闹,但是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下面就跟张家口自闭症学校的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有这样两个事例:
有一个自闭娃非常害怕冲马桶的声音。每次受到妈妈冲马桶的声音刺激后,孩子便会哭闹,并且开始一遍遍地冲马桶,直到心里接受停止哭闹为止。而爸爸冲马桶时,孩子却一切行为正常。孩子的妈妈不无焦虑地说,这种行为已经演变成一种习惯了。
另一个自闭娃非常害怕吹风筒的声音,每当听到这个声音就本能想逃避。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孩子每次洗完头后家长就会表情平静地拉着孩子用吹风筒为其吹头发,边吹头发边安抚,时间由短变长,频率由少变多,吹风筒与孩子头部的距离也由远变近。短短两三个礼拜之后,孩子就对吹风筒的声音完全适应,并且再也不害怕用吹风筒吹头发了。
同样是生活中产生的噪音,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的行为结果却如此不同? 我认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家长的引导。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也就是说当某种行为的后果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做个推测,造成一个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当孩子头几次被妈妈冲马桶的声音吓到,开始哭闹后,妈妈一定在无意之中进行了大量强化,孩子得到变相的鼓励,从而逐渐养成只要妈妈冲马桶,就开始哭闹和重复冲水的行为习惯。从行为的原理上看,害怕紧张和控制性行为之间本没有直接联系,可这位妈妈的无心之举却让孩子将二者紧密连接了起来。对于自闭孩子而言,当问题行为固着并发展为习惯之后,想再纠正就没那么容易了。那么,话说回来,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破?这位妈妈应该向第二位妈妈学习,马桶该冲就冲,同时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始终不能表现出过度的情绪。孩子得不到任何继续强化的暗示,坚持训练一段时间,这种固着行为就消退了。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反思一下,面对孩子生活中无数的适应或者不适应,家长到底负有怎样的责任?孩子在生活中究竟有哪些行为问题是我们无意中促成的?而造成这些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根除这些固着的不良行为呢?
由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性,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各种问题,但很多问题是家长能够通过正确的疏导帮助孩子控制和纠正的,不同的外部环境只是行为问题的诱发因素,而真正的内在因素在于孩子和我们家长自己,特别在于家长的引导有没有得法;干预方法和手段是不是对症下药;纠正错误的过程能不能遵循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规律。
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孩子将一些基本准则内化于心,像条件反射一般,看到一个刺激就能本能地做出合乎规则的正确反应。如果等到问题产生,特别是造成心理障碍了再帮助孩子去克服,往往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要巨大和辛苦得多。所以往往家中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都会比较辛苦,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再辛苦也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