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号:zjkxf

13831309158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心动态

哪些孩子容易有刻板行为?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如何干预刻板行为?

发布时间: 2022-06-17    作者:张家口星福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说到刻板行为,很多家长不明白哪些孩子容易有刻板行为?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如何干预刻板行为?下面由张家口市星福儿童矫治研究中心来告诉你。

哪些孩子容易有刻板行为?

普通的成人也会刻板,比如开会时抖腿,用老式电话时玩儿电话线。在普通儿童中,一岁以内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有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能力提升,刻板行为通常都会消失。在两岁以上自闭症及发育迟缓儿童中,更容易伴有刻板行为。其中又以自闭症谱系儿童多。

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也就是说,严重的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动作;中等及高功能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思维及刻板语言;高功能儿童及阿斯伯格更多表现为刻板规则。

哪些孩子容易有刻板行为?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如何干预刻板行为?

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

每一个行为存在,都具有其原因和意义。

对于刻板行为来说,其本质原因是大脑神经本身的损害,具体原因不明。从实用角度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无事可做

刻板行为一般发生在没事情做的无聊时候,如果儿童在全身心参与其他项目,一般较少发生刻板行为。

2)感官刺激

无聊,加上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于是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没有什么比获得快感更有力的强化。

3)获得关注

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而是被他人强化。比如一打头孩子就能得到家长关注(被打骂也是一种关注),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给自己东西也是一种关注),那么这种刻板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

4)智能障碍

从第四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刻板行为与智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刻板行为是一种低级心理发展功能,换句话说,很多四五岁的儿童心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一岁,所以很多刻板行为就保留下来。那么长期看来,只有发展智能,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刻板行为。

如何干预刻板行为?

1)时刻有事做

在日常生活中,别让孩子闲着、无聊要时刻有事做,才能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据他的时间,从而避免刻板行为的发生。

2)立刻打断,转移注意

一旦刻板行为(尤其是刻板动作)发生,要立刻打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做些别的事情,避免刻板行为严重化。

3)长期干预:泛化

尤其是思维刻板,语言课版规则刻板,一定要教儿童充泛化。包括:

地点的泛化:比如一个小朋友每天坐电梯回家,突然有一天电梯坏了,走楼梯的话就哭闹不止,此时,就需要地点发泛化,妈妈每天带他走不一样的方式,有时候走楼梯,有时候坐电梯,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点泛化,孩子终于能够接受任何方式回家了。

时间泛化:比如一个小朋友在学校上课,一节课是语言课,二节课是音乐课,有一天换了课表,这两节课调换了位置,孩子就不能接受。为此,我们经常调换课程顺序,让他来逐步的接受。

人物的泛化:比如张老师给小朋友上个训课,有一天张老师请病假,换王老师上课,他就接受不了,各种哭闹,不服从,产生对人物的刻板,那么我们就时常更换老师,让他逐渐接受。

物品的泛化:比如一个小朋友对于一个绿色小球特别执着,时时刻刻都要拿着,只要让她放下小球,他就哭闹不止,拿小球这个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上课,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小球上。于是我们先从替换开始泛化,把绿色小球换成其他颜色,又换成其他物品,再逐渐练习拿起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泛化,他就可以平静的放下小球了。

形式的泛化:比如搭积木时,小朋友只能接受从低到高仿搭,不能接受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等形式,于是我们就将形式经常变换,让他逐渐接受。

全方位泛化: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经常要全方位泛化。比如学习苹果的概念时,不光要学习视觉上的苹果,还要学习苹果皮、苹果核、苹果汁等。只有全方位泛化,概念理解及语言表达才能让儿同深刻理解。

4)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些刻板行为是无需改变的因为他非常有用,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鞋子和衣服分门别类放到衣柜里,这是相当好的习惯。有些小朋友喜欢桌子上的东西按一定顺序摆好,这也是相当好的习惯,如果善用一些刻板行为,也是可以发展出有意义的能力。